潮语古音考正(39)
2024-03-07 下午 02:04   作者:卢放民   
分享

  鈋字上古为疑纽十七部,潮语读为[哥歪1]和[哥汪8]。鈋以“化”得声,本当在[锅]韵,入[歪]韵属通转,因为锅与歪是谐声字,歪以锅得声。潮语读入[歪]韵的字几乎是屈指可数,基本上都在十七、十六、十五三个韵部。像化[何锅3]与鈋[哥歪1]、锅与歪、课与踝[何歪5]、汇与淮、缺与筷、回与徊;而像果[哥锅2(鼻化)哥歪2(鼻化)]、会[何锅6哥歪3]、快[戈锅3戈歪3]至今仍存双读。鈋声转入它对应的十四部[汪]韵,便是它的第二个读音。

  《广雅·释言》:“鈋,刓也。”《汉书·韩信传》:“当封爵,刻印刓,忍不能与。”颜师古注引苏林曰:“刓与抟同。”段玉裁云:“抟,以手圆之也,因而凡物之圆者曰抟。”师古云:“抏,讹也,谓摧挫也。”王念孙云:“讹与鈋通,抏与刓通。”段玉裁云:“讹当作鈋。”司马彪云:“园(刓),圆削也。”王逸云:“刓,削也。”可知讹的古义有二:一是圆状物,潮语活化为形容词;二是摧挫裁削使圆,潮人借指批评调教。

1

  俗语“圆鈋[哥歪1哥汪8]”、“鈋[哥歪1哥汪8]鈋[哥歪1哥汪8]”,形容圆形象球的东西,如:“金鱼大多是肚圆鈋[哥歪1]圆鈋[哥歪1]”。“细孥囝[哥影2]肚鈋[哥汪4]鈋[哥汪8]属于正常现象。”

  “东(或动)[多安6]鈋[哥歪2]”、“蛤鈋[哥歪4]”、“鈋[哥歪2]囝[哥影2]”,蝌蚪。作此用时,鈋略带鼻音,与同部的果[哥歪2(鼻化)]同。蝌蚪头圆,《尔雅》称“活东”。《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说文》,“东,动也。”

  “鈋[哥歪1]鱼”,潮语指河豚。此物名称很多,《史记·货殖传》称其“状如蝌蚪”,多产于江淅,肉质鲜美可供食用;大的有一尺多长。而潮人所说的则是生活在海里,或江河出海处;个头较小,其牙锋利,上钩时能咬断鱼线逃脱。被钓上岸的,其身上的气囊不断充气,最后变成个小圆球。有剧毒,渔民出海捕捞有时会捕到,要经过特别处理,晒成“鈋[哥歪1]鱼脯”才可食用。市场禁售,偶尔见到有一种叫“面[毛丸7]鈋[哥歪1]”出售,说是无毒可食用,其实都含有毒素,只是多少而已。

  “食[之呀8]鈋[哥歪1]”、“飵[思亚4]鈋[哥歪1]”,《方言》:“飵,食也。”食有“受”义。指受到责备训斥,如:“他办事出差错,难免飵[思亚4]鈋[哥歪1]。”

  “掼[哥鞍6]鈋[哥歪1]”,《说文》:“掼,习也。”习是晓喻的意思。指批评教晓,使之圆熟老练。如:“他就因为此事给[戈衣4]领导掼[哥鞍6]鈋[哥歪1]好多[之挨7]次,但就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由南粤古驿道网补充。)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