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榄雕:方寸之间有乾坤
2019-08-11 下午 04:00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白泽   
分享

  广州榄雕是指广州地区流传的乌榄核雕刻工艺,属立体微雕类艺术。其始创于增城新塘镇,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微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是集中国文化精华为一体的袖珍艺术品,因雕刻难度大、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细节,故历代称之为“绝技”。众所周知的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写的《核舟记》,就是记录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

1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不满一寸的核舟上,总计刻了五个人,八扇窗;还有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另刻字三十四个,明代雕刻工艺的精湛及成熟可见一斑。

  《核舟记》中所记载的核舟是用桃核所刻,而广州榄雕则以乌橄榄的核为原料。增城自古盛产优质乌榄,被称为“乌榄之乡”,明清以来,新塘的能工巧匠就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优质核材,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榄雕工艺品。明代僧人以榄雕船赠香客以示“普渡”,明宣宗还亲自操刀雕刻;而到了清代榄雕更是历年的贡品。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是清代咸丰年间新塘老艺人湛谷生创作的《苏东坡夜游赤壁舫》花船,被称为“雕刻之王”。该作品工艺精巧,所雕人物情态各异、栩栩如生,是现代人了解古老榄雕工艺的绝佳载体。《苏东坡夜游赤壁舫》现存于增城博物馆。

2

  榄雕的创作极为讲究,榄雕艺人除了要具备一般雕刻所需要的绘画、书法以及雕刻基础之外,还要有特选的材料、特制的刀具、特别的眼力、特有的指功、特别的毅力和独特的构思;雕刻前要选择比较肥厚,而且可雕刻的凸起面积较大的榄核,这样可为后面的创作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

  与北派榄雕简单雅致、主要突出人物的风格不同,广州榄雕讲究保持橄榄核原本的色调和光泽,喜欢满工,将整个榄核都雕得满满的。在雕刻手法上,借鉴广式木雕中的薄意浮雕以及牙雕的镂空雕,手法精细,讲究慢工出细活,优秀的榄雕作品往往秉承了岭南文化的风格特征,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动静结合、细腻精微。此外,注重人文思想的融入也是广州榄雕的一大特色,作品多结合佛道人物、历史故事、民间生产图景,意蕴十足。

3

4

  榄雕在古代传统手工艺里有着较高的地位,但到了近现代,其传承与发展可谓一波三折。上世纪30年代,广州榄雕受外国客商的青睐而一时兴旺、享誉八方。据《广州市志》记载,抗日战争前,从事榄雕生产的只有9人。抗战期间,由于交通阻塞,产品难以出口,榄雕发展逐渐萎缩。解放后,在政府的支持下,榄雕生产重新恢复,上世纪50年代,恢复和组织生产广州榄核雕刻工艺品,创作出新中国第一批广州榄雕精品,培养出一批优秀雕刻人才。1958年4月,广州市榄核雕刻组成立,组员十几人。1958年12月,该雕刻组并入大新象牙工艺厂,成为广州中心城区榄雕中坚力量,直至80年代末,该榄雕组受市场冲击而解散。

5

  近几年,在各界热心人士的呼吁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州增城榄雕呈现出复兴的迹象。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广州榄雕传承基地——榄人榄园正式挂牌对外开放;2018年5月21日,榄雕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一些老艺人重新拿起了刻刀,一批新生代才俊也加入进来,期待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参与其中,让这一项古今“绝技”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