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名镇名村——韶关市南雄市珠玑镇,位于南雄市北部,距南雄市城区9公里,东接邓坊镇、湖口镇,南邻雄州镇,西通全安镇、帽子峰镇,北望江西省大余县。
珠玑古巷位于南雄城北九公里处的梅关古驿道上。它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古代沙角巡检司就设在珠玑巷北面出口处的沙角村。
珠玑巷本叫敬宗巷。据《直隶南雄州志》、明代屈大均《广东新语》和中山黄慈博《珠玑巷民族南迁记》的记载所述,珠玑巷得名,始于唐张昌。张昌家族七世同居,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朝廷为表彰其孝义,赐珠玑绦环以旌之。为避敬宗庙谥,敬宗巷便改称“珠玑巷”。珠玑巷得名有近千年历史,因此人们称之“珠玑古巷”。

珠玑巷的鼎盛期是唐、宋时期。唐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岭路,拓宽路面,梅关驿道成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大道。
珠玑巷是广东保存较好的古巷古道。古巷全长1500多米,巷道宽4米多,用鹅卵石铺砌而成。两旁民宅、祠堂、店铺栉比相连,曲直有致,弯凸自然。巷内有:古楼、古塔、古榕、古桥、古建筑遗址、湖水、池塘、小河等文物古迹。现住居民有19姓,320多户、1400多人,民俗风情古朴淳厚。走进珠玑巷,当年的古镇风貌依稀可辨。1982年列为南雄县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珠玑镇被公布为广东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

珠玑巷是中原南迁氏族的驻足地和发祥地,在岭南人文史上有重大影响。据史料记述,珠玑巷人向南迁移的史事从唐朝开始,但重要的迁移事件主要发生在北宋末期至元代初期的二百多年间,大规模的有三次,陆续个别南迁的有一百多次。根据众多的岭南姓氏族谱记载,从珠玑古巷南迁到珠江三角洲,然后又迁徙到港澳和海外的共有150多姓。
珠玑巷后裔遍及海内外,人口数以千万。他们都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桑梓乡”,自认为珠玑巷后裔。珠玑一脉、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