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家国》“回家”,江门原创舞剧反响热烈
2023-10-11 上午 10:1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澎湃号“江门宣传”   
分享

  侨都大剧院的舞台上,灯光暗下,幕布徐徐拉开。时间回拨至1932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抵制日货的浪潮席卷全国,黄齐家、余振国、梁颖三位总角之交的江门青年,开始了相系一生而又各有不同的命运之旅……

  10月10日晚,江门原创侨批题材舞剧《侨批·家国》“回家”公演,为期两天。该剧由江门市委宣传部出品,五邑大学、江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推出,是全省首个以“揭榜挂帅”方式进行本土化培育的文艺作品。阔别两年,继2021年在广州首演后,《侨批·家国》经打磨提升再次与观众见面,引发热烈反响。易中强、蔡德威、凌传茂、郑晓毅、陈冀、措旺拉姆等四套班子领导,省委主题教育第四巡回督导组副组长林宏森等领导出席活动。

1

(郭永乐 摄)

  “这是一次推动文艺精品从大雅之堂到百姓舞台的回归,是一次打造文艺精品和培育本土文艺人才相结合的创新探索,是一次文化惠民和艺术普及的重要实践。”江门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钢华表示。

2

  月是故乡明,报国思乡情最是浓烈。一个半小时的舞剧,以“世界记忆遗产”侨批为载体,浓缩演绎了华侨群体长达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折射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壮阔征程,见证了侨批背后浓浓的家国情怀,用舞蹈擦亮“世界记忆遗产”名片。

 

  创排和表演实现“本土化”

  侨批是一种信件、汇款单合一的邮政传递载体,被誉为“岭南敦煌文书”,是世界记忆遗产。《侨批·家国》讲述了百年党史中华侨华人热忱报国的故事,舞剧分为七幕,以江门华侨的真实故事为原型,以“侨批中的党史”全新视角串联,包括序幕《金山客》,一幕《护国愿》《启明星》,二幕《山河破》,三幕《天使岛》《码头上》《唐人街》,四幕《报国志》,五幕《国之殇》《红旗飘》,尾声《家国情》。

3

(郭永乐 摄)

  与首演的芭蕾舞版相比,此次公演版故事性不变、艺术性不变、思想性不变,但创排团队、表演队伍基本上以本地的文艺队伍为主,实现了本土化落地。表演形式上,舞剧从芭蕾舞改为现代舞,增加了具有江门元素的道具和舞美,更接地气且大众化。

  总导演王宏是国家一级编导、陕西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在他看来:“这次舞剧的主要特点是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结合江门的地域特色、民俗特色、文化符号,增加了可看性,故事性也更强。”

4

(郭永乐 摄)

  相同剧本,不同演绎,背后是一群人的努力与用心。2021年,《侨批·家国》在广州首演赢得满堂喝彩,但不满足于“一时花开”的江门仍在思考如何让“好花常开”。2022年,江门市委宣传部开全省先河,以“揭榜挂帅”方式对该剧进行本土化培育,历时一年对舞剧《侨批·家国》进行打磨提升。

5

(郭永乐 摄)

  执行导演、项目负责人、五邑大学舞蹈系主任张友元介绍,该剧联合侨文化学术专家,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创作和演出团队,集结了五邑大学舞蹈系、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鹤山广旭实验学校师生近120人共同参与。

6

(郭永乐 摄)

  “短短一年里,剧本前后修改了六稿,舞台硬景和软景也作了相应优化,融入更多本土元素,让此次公演版的时间更紧凑,条理更清晰,主题更突出。”张友元说。

7

(郭永乐 摄)

  音乐是舞剧的灵魂。“随着剧情优化,该剧的配乐在情节、速度、情绪和力度上也进行了调整。”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娅担任音乐总监,她介绍,公演版融入了更多江门民间小调,运用了竹笛、高胡等大量民族乐器,凸显侨乡特色。在华侨为国捐躯场景,剧作还加入了轰炸枪炮声效,通过音乐层层转调,将剧情冲突推向高潮。

8

(郭永乐 摄)

  “从剧本的再创作到舞台呈现,从作曲编配到录音合成,我全程参与其中,深深感受到一部剧创作的艰辛。在‘揭榜挂帅’机制下,大家跨界整合、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侨批进一步走出‘深闺’,为文化‘双创’插上翅膀,充分发挥了1+1>2的叠加效应。”陈娅表示。

9

(郭永乐 摄)

  不只是《侨批·家国》,近年来,江门在没有专业院团支撑、克服种种困难的情况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通过“跨界整合”方式,聚集全市各领域文化艺术人才,链接国内优秀文艺演出力量,共同推动一批江门“侨题材”舞台艺术作品进行本土化“再造”(本土化演员、常态化演出、精品化打磨)。

 

  用舞蹈之美唤起共同记忆

  江门是中国著名侨乡、侨批保护研究的前沿重镇。江门侨批以其数量多、历史跨度长、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等特点,在世界记忆遗产保护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在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16万件侨批中,江门侨批文献有近5万件,现存最早的侨批也出自江门。

10

(郭永乐 摄)

  舞蹈善于抒情,以舞剧形式来讲述江门的侨批故事,是江门市委宣传部推动侨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创新探索。一方面,江门是“中国舞蹈之城”,通过舞蹈的形式呈现侨乡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是打造舞蹈之城的题中之意;另一方面,舞蹈是世界语言,用舞蹈来讲述侨批中的故事,能更好地开展国际传播。

11

  在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刘进看来,舞蹈艺术生动直观且具有感染力。“《侨批·家国》用当代舞蹈语言活化侨文化,通过舞姿、旋律等艺术的美,把侨批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传播,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切身感受,更深刻体会到五邑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爱家的家国情怀。”

12

  高钢华表示,舞剧《侨批·家国》的公演实现了“三个转化”。“首先,艺术表演形式由高雅的芭蕾舞转化成更通俗的现代舞,让艺术走向大众化,更容易看懂;其次,故事情节由宏大的家国情怀通过一封封侨批转化为真实感人的华侨故事,让属于侨乡江门的元素体验感更足,更容易引起共鸣;最后,演员对题材理解由单纯的动作还原转化为本土演员更有张力的故事表达,侨乡人读懂侨乡事,让情感表达更浓厚真挚。”

13

  《侨批·家国》不仅是侨批文化的艺术化创新呈现,更是百年华侨精神的时代回响,对江门以侨批故事讲好侨乡故事、中国故事,凝聚侨心侨力,画好最大同心圆具有重要意义。该剧在家门口上演,为侨乡人民奉上文化艺术“大餐”的同时,也再次用舞蹈擦亮“世界记忆遗产”名片,让江门侨批重焕活力,赢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14

  “舞剧把舞蹈与侨批文化结合,形式很新颖,很好地展示了五邑华侨先辈的奋斗历史和爱国、爱乡、爱家的情怀。”首次观看《侨批·家国》,令“中国好人”、江门好人代表岑奕浩表示触动颇多,“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华侨华人,不忘祖国,不忘祖籍,热情地支持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他们的功勋永远值得铭记,他们的精神永远令人景仰。”

15

(郭永乐 摄)

  江门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桑云霄也情不自禁叫好:“江门运用舞剧这种艺术方式,对侨批进行活化和传播,让侨批跨越时空,走进群众中,展现深层的文化内涵。作为江门文艺工作者,这对我们今后的文艺创作有很大启发。”

16 

  文艺精品要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作为侨批研究保护活化的重镇,江门将持续推动以侨批为代表的华侨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打造华侨文脉传承地、国际传播示范地、文化创意新高地等“10张城市名片”为抓手,推动江门文化强市高质量发展,并充分发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的战略资源优势,让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成为促进中华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让世界更好了解江门,读懂中国,形成同中国侨都相匹配的城市显示度。

 

  (原文刊登于公众号“江门发布”,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