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小白鞋 戚元德过交通线
2021-07-06 下午 02:06   作者: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曹勇   
分享

  一、背景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了很多苏区根据地,因此秘密交通工作更成为白区、苏区、敌占区、根据地,党内各级组织情报联络、信息沟通、物资运输、人员调动输送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渠道。为了加强中央机关和中央苏区的联系,中央交通局建立了一条中共中央机关与中央苏区联络的秘密交通线,经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到江西中央苏区的地下交通线,全程约为3000公里,称为“中央红色交通线”。从1930年到长征前,仅由上海经这条线进入中央苏区的领导干部即多达200多人。任弼时、项英、董必武、瞿秋白、张闻天、周恩来、李克农、博古、陈云等人都是经过这条线进入苏区的。

1

图1 吴德峰和妻子戚元德及女儿照片。[1]

  从上海去中央苏区的路十分艰难,途中既要避开国民党特务、警察的盘查,还要面对3000公里的长途跋涉,忍饥挨饿,但是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止党的干部进入中央苏区的决心。一路上,他们避开艰难险阻,改名换姓,化妆成商人、挑夫、农民、工人,日隐夜行,避关卡,绕小路,历尽艰苦,到达苏区。

  中央交通局局长吴德峰的妻子戚元德,在1932年也是经过这条线进入中央苏区的。其行程之悲壮,感人至深。

2

图2 1926年在湖北省立四小当教员。[2]

  二、戚元德百度百科的简介

  戚元德(1905-1974),湖北省武汉市人。原名戚慕贞,十五岁由姑父改名戚元德,意为向旧的封建势力的反抗,新的起点开始。[3]

  1927年参加革命工作,192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期间协助吴德峰从事党的机要交通工作。

  1932年经中央红色交通线到达江西苏区后,任中革军委机要科科长,后任湘赣苏区主席团秘书,省保卫局特别支部书记。第五次反围剿后跟随主力部队参加了长征,历任红六军团和红二方面军保卫局特别支部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在晋察冀中央局敌军工作部工作,任阜平县委组织部长。

  全国解放后,任武汉市委委员,武汉市妇联主任。全国妇联执委,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

  1974年11月2日在北京逝世。戚元德逝世后,远在广州的董必武悲痛的写下了他最后一首挽诗《挽戚元德同志》:不枉为人活一场,工农结合斗生强。清风明月饶声色,马节坚持到晚防。[4]

3

图3 1931年戚元德坐者化装成女工进中央苏区前与徐全之烈士及儿子平平陈鸽合影。[5]

  三、关于戚元德过交通线的研究

  中央党校的叶成林研究员在对交通线的研究中有戚元德过交通线的记载:“……护送干部路上的艰辛,曾担任中革军委机要科科长的戚元德是这样回忆的:我在交通员的帮助下,跋山涉水,不知过了多少道封锁线。全国到处都是革命志士的鲜血和躯体,等我们步行到汕头[6]附近的交通站时,我的白鞋已经被血染成了暗红色,那是因为每夜几乎都在死人堆里爬行啊!这双鞋象征着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从汕头到大埔,翻山越岭到了汀州附近的边界,又一站一站步行,闯过敌人的重重封锁,到了汀州,见到了李克农同志、邓发夫妇,他们送我到了瑞金。……”[7]

  王岚在《戚元德地下工作生涯中的两次历险》中提到“……一路上, 戚元德都穿着那双作为暗号的白鞋,尽管险象环生,,但幸好都化险为夷……”,由此可见,白鞋是当时戚元德的一个常用接头暗号。[8]但是因为交通线形势的危险,当时被作为接头暗号的白鞋也被鲜血染红。

  四、总结

  戚元德的这双鞋不是一双普通的白鞋,她在白色的时候象征着革命接头暗号,鲜血染红后更象征着交通线上的险象环生,象征着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是党的干部不畏艰辛、追求真理的真实写照。戚元德只是经过交通线的200多个党的干部中的一员,无数共产党人正是凭着对党的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梦想和追求,跋山涉水,不畏艰难,成功地克服了各种困难,带着中国人民从困难走向了全国的革命胜利。

 

  注释:

  [1]他是中共隐蔽战线领导人,一生不为人知。中国新闻周刊.2018.6.19.

  https://www.sohu.com/a/236479431_220095?pvid=ded6b08ce37982f8

  [2]吴持生.刘卫东.革命岁月里的火红青春.一戚元德同志回忆录节选.时代人物.2008.12.15

  [3]阮波“我的革命生涯”——记戚元德大姐.阮波作品选.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

  [4]戚元德-百度百科

  [5]吴持生.刘卫东.革命岁月里的火红青春.一戚元德同志回忆录节选.时代人物.2008.12.15

  [6]此处应该有误,应为梅州大埔或其后的某一个地点

  [7]叶成林. 中共中央沪港粤闽赣秘密交通线概略. 百年潮. 2020,(08)

  [8]王岚.戚元德地下工作生涯中的两次历险. 党史文苑 2004年03期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