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阳西“吸睛”又“吸金”
2023-06-07 下午 03:15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南方日报”   
分享

  初夏时节,地处南海之滨的阳江市阳西县再次迎来了旅游旺季,在扫去疫情的阴霾后,阳西旅游产业迸发出勃勃生机。记者从阳西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了解到,在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阳西县共接待游客25.3万人次,同比增长193%;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189%。

  作为粤西地区的农业渔业大县,阳西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依托“山、海、泉、林、湖”兼优的生态资源禀赋,使乡村旅游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源头活水,让“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备受游客青睐。

  值得关注的是,阳西县代表阳江市出征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目前闯入全省六强。在省“乡村振兴大擂台”的宣传推介下,“牧海耕田·阳西味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已成为阳西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农文旅融合:3A景区“添新丁”

  天蓝海碧,水清沙白;清风徐来,波平浪缓。这里是有着“中国马尔代夫”美誉的海滨度假胜地,这里是大自然造就的优质滨海浴场,这里就是阳西县沙扒镇月亮湾。

  5月1日当天,沙扒镇举办月亮湾国家3A级旅游景区揭牌仪式暨“高雅艺术进基层·走进月亮湾”活动,旨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全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中,阳西本地音乐人在现场为游客带来《牧海耕田·阳西味道》《我在阳西等你》《豪情万丈》《青洲渔火》《月亮湾情缘》等原创歌曲,让广大游客在领略沙扒滨海旅游风情的同时,还能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演出现场吸引了超过8万名省内外游客,大家共同奔赴一场山海之约与音乐狂欢。

1

文旅融合是阳西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月亮湾海滩呈弧形展开,犹如一枚弯月落在浩瀚的南海之滨,故称为月亮湾。月亮湾东起福湖岭,西至北额岭海滨,海岸线长近8公里,是一幅天然的滨海风情画。月亮湾海滩细沙柔软、海水清澈、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可容纳上千人游玩,是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旅游度假区。

  白天在月亮湾可以玩沙拾贝,感受夏日海湾的温柔和妩媚;还可以坐上摩托艇冲浪,体验大海的激情和浪漫。置身在月亮湾,五颜六色的沙滩雕塑、网红秋千,可以让游客拍出美照,在朋友圈晒出大片。

  夕阳西下,在月亮湾可以看渔船归航,拍摄夕阳下的人物剪影,仔细聆听傍晚的海浪声音。也可以静静地坐在海边发呆,看天际线一点一点暗淡起来,享受周末生活的宁静与祥和。

  华灯初上,月亮湾灯光绚丽多彩,霓虹灯伴随着星光在沙滩上闪耀,灯光秀和劲爆音乐让月亮湾热闹开来,花草树木都被灯光重新装点一番。

 

  乡村游升温:阳西“好玩又好吃”

  近年来,阳西县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乡村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阳西“美”在山海兼优、魅力无限,乡村“山、海、泉、林、湖”等资源遍布,既有洁白细腻的月亮湾、白沙湾和百鸟栖息的万亩红树林,又有边海红色旅游资源,特别是程村蚝、塘口胭脂米、上洋西瓜、儒洞荔枝、东水山茶等阳西美食声名在外,在阳西旅游“好玩又好吃”。

  在五一黄金周期间,阳西乡村游热度不断攀升。其中,全长35公里的“牧海耕田·阳西味道”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沙扒镇、上洋镇、儒洞镇的农耕文化、历史文化以及研学旅游、现代特色产业等为特色亮点,囊括了三个镇的精华部分,深受外地游客欢迎。

  记者了解到,处在阳西“牧海耕田·阳西味道”乡村振兴示范带中心段的沙扒镇,五一黄金周期间凭借其美丽的滨海景色、生猛的海鲜、多样的游乐设施、完善的住宿配套设施,以及“一站式”服务受到游客青睐。该镇共接待游客1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20万元,镇内景区、酒店、民宿客房的预订情况十分火爆。

  五一黄金周期间各地景区游人如织,阳西乡村旅游成为一股“清流”,东水山、龙高山、桐油山绿道成为“小众游”的好选择,外地游客打卡“绿美阳西”,欣赏蓝天白云、高山流水,在大自然当中畅快度假。

  在双鱼古城、大洲古村、七贤书院等阳西历史文化地标,外地游客触摸历史遗痕,与古人对话。这些具有景观特征、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特色线路,成为阳西旅游的新亮点。

 

  玩转阳西:看“牧海耕田”,品“阳西味道”

  “带”你游美丽乡村

  作为阳西县绘就的乡村振兴新图景之一,“牧海耕田·阳西味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勾勒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借助示范带建设的有利契机,阳西县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蓝色海洋、绿色产业优势,串联沿线镇村打造出以“牧海耕田·阳西味道”为主题的滨海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了“旅游+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绘出一幅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红色儒洞:

  边海村—丝苗米基地—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

  迈进儒洞镇边海红色展馆的大门,边海党支部带领乡亲们抗击自然灾害、兴水利、修河坝的画卷穿越时空,在展馆内一一铺开,“边海红旗”精神就像一面旗帜,深深扎在边海大地上。

2

边海村的红色文化和乡村旅游相得益彰。

  边海村丝苗米基地,培育了“模饭稻”丝苗米特色品牌,被定为推广“良种+良法”国家级示范片。走在边海村田间地头,蓝天映衬着郁郁葱葱的稻田,水稻随着微风摇曳起伏,一派好“丰”景。

  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是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村委会+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1000多户社员农户,年增收达5万元。合作社漫山遍野的果树郁郁葱葱,层层浓翠随着山势蜿蜒铺展,“阳西味道”在山与海之间飘香四溢。

3

西荔王合作社让“阳西味道”在山与海之间飘香四溢。

  蓝色沙扒:

  渡头村—中共沙扒特支旧址—沙扒盐场—来福园村

  漫步在长达7.5公里的月亮湾沙滩上,徐徐海风带着咸味沁人心脾;徜徉在沙洁水清的沙扒湾,游客们在炎炎烈日下,尽享海滨戏水的乐趣;在海洋牧场上,渔民们伴着海风辛勤劳作,鱼满舱、人欢畅……

  这幅美好的海滨小镇乐活图景,是阳西县沙扒镇的真实写照。沙扒镇素有“中国马尔代夫”的美誉,处在阳西“牧海耕田·阳西味道”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中心段。这里三面临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发展渔业、农业和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沙扒镇渡头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海水鱼苗),拥有国家级水产养殖健康示范场2家,全村鱼苗繁育面积超2万亩。俯瞰渡头村,天空、海水、盐田浑然天成,幻化出一幅如梦如幻的奇美画卷,拥有海天相连的海岸风光。

  位于渡头村的中共沙扒特支旧址,是解放战争时期秘密支援革命斗争事业的重要联络点。行走在步梯上,可重温革命历史,感受历史的脉动,远眺南海美景。

  位于沙扒镇渡头村的阳江盐场,古法造盐已有1400多年历史。作为全省四大盐场之一,面积约9000亩,是“盐学”科普基地。这片有着7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盐场,盐工至今还沿用着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制盐。

  来福园村是沙扒镇一个以滨海文旅为特色的美丽乡村,传承“非遗”民俗活动“走公”已有400多年历史。作为当地最具特色的传统庙会活动,“走公”也是阳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绿色上洋:

  白石村—双鱼城村

  上洋镇白石村有着悠久的耕读文化,村内“二兴祖屋”等第堂已有200年历史,“进士及第”牌匾标志着昔日耕读文化的兴盛。

  漫步在白石村,伴着微风、水流、鸟鸣的自然之声,一派绿意盎然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村里古风古韵的建筑,历史悠久的耕读文化,让人感受到乡村历史的厚重。近年来,白石村构建“党支部+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种植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种植荔枝等特色农产品,已实现年产值4000万元。

  双鱼城村是上洋镇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村内海防古驿道保存完好。双鱼城村始建于明代,是阳西海防古道起点之一,也曾是明代海防建制的守御千户所以及清代阳江县丞署衙所在地,村内现尚存古井、古树、城墙残迹。阳西古驿道总长度约110公里,其中山区段50公里,沿海段60公里,串联了诸多历史遗迹。

  以双鱼城海防古道为主的“阳西古驿道之双鱼城海防古道游”文旅路线,被公布为第二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在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评选活动中,双鱼城村获评“广东农房风貌提升名村”;双鱼城海防古道烟墩岭烽火台遗址,在2021年入选“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

4

双鱼城村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海防古村。


  阳西味道:“饱”览阳西美食,品味舌尖上的“非遗”

  “牧海耕田·阳西味道”乡村振兴示范带不仅有丰富多彩的乡村美景,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美食带”,其中上洋鱼祃、沙扒墨鱼饼更是阳西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沿着示范带一路前行,各具特色的“阳西味道”让你大饱口福,品味舌尖上的“非遗”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沙扒墨鱼饼:“百打千锤”的海滨美味

  如同一块好钢需要经过千锤百炼一样,一份上好的沙扒墨鱼饼则需要“百打千锤”,才能有着Q弹的口感。作为非遗美食,沙扒墨鱼饼如今十分火爆,吸引各地食客慕名寻味。

  制作沙扒墨鱼饼一般选用3公斤左右的新鲜墨鱼,清洗干净后去皮,连包裹着墨鱼肉的软膜也要清理干净,防止筋膜影响墨鱼饼的Q弹口感。墨鱼取肉后,按一定比例分为大小两部分,小部分切成小颗粒备用,大部分则切块然后剁碎。

  在剁碎的过程中,厨师要加入勾兑好的盐水,让墨鱼肉的蛋白凝固。墨鱼被剁成胶糊状后,装进大盆并与准备好的墨鱼肉颗粒一起搅拌,让墨鱼胶与墨鱼颗粒均匀地融合到一起。在加入马蹄粉糊、猪肉粒等配料后,沙扒墨鱼饼的制作就进入到关键环节——摔打。

  据了解,沙扒墨鱼饼只有经过充分的摔打,才能更有弹性,口感更脆爽。在摔打的过程中,还要撒入陈皮粉等特殊配料,使墨鱼饼更有层次感和嚼劲。

  沙扒墨鱼饼历史悠久,通过后人不断改良和尝试,墨鱼饼的口感及风味越来越好,如今已从市井小吃“登堂入室”,成为当地许多大饭店的招牌菜。

5

沙扒墨鱼饼是一道老少咸宜的非遗美食。

  上洋鱼祃:美味又营养的市井小吃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上洋镇具有依山傍海的区位优势,上洋鱼祃是当地特色小吃。上洋鱼祃用新鲜鱼块与淀粉浆裹后,经煎、炸后形成浓郁的味道,既美味又营养。

  上洋鱼祃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只需一口沸腾的油锅,一个陶瓷大盆。盛装着和好的粉浆,切好的长条形鱼块在粉浆里浆裹一下,用两支特制的长筷子夹起鱼块,贴在铁锅的边缘按压固定,接着在鱼块的两侧补上粉浆。这样,一个鱼祃的最初形状就呈现出来。

  鱼祃贴在油锅边煎烤后,在锅壁热力的作用下,粉浆由乳白色逐渐变得半透明,粉浆开始凝固,质地也逐渐变硬。这时,经验丰富的鱼祃师傅就会用一支薄薄的小铲子,在鱼祃上浇几下热油,再瞅准时机,把贴在锅边的鱼祃轻轻地铲一下,鱼祃就滑到锅中,开始在锅中与热油共舞。

  在滚油加工后,鱼祃粉浆变硬、变脆,颜色变黄,里面的鱼块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炸好的鱼祃沥油后晾一下,就可以售卖了。鱼祃要趁热吃才能保持风味,外边沾着一点精盐,里面的鱼肉呈雪白颜色,焦香的味道和鱼肉的鲜香在口腔里重新组合,特有的味觉体验瞬间让人直呼过瘾!

 

  (原文刊登于5月12日《南方日报》第YD04版:阳西视窗·关注,作者:南方日报记者赫鹏翀,供图:阳西县融媒体中心,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