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红色线路徒步行(六):粤北长征路
2019-03-01 下午 04:16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综合整理   
分享

  古道烽火、红色记忆,今天驿道君想和大家分享以“入粤首捷,播撒星火”为主题特色的“粤北长征路”红色游线。此条红色旅游线串联了南粤雄关与古道、双峰寨旧址、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五里亭)、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机关旧址(红围)、中共翁源县委成立旧址(雁鹰石陈氏宗祠)、红军长征观音山战斗旧址、红军革命烈士纪念园(红军长征入粵第一仗遗址)等。

南粤雄关与古道

  历史小课堂:

  南粤雄关与古道位于南雄珠玑镇梅岭村,粤境主要文物遗存包括南粤雄关关楼、古道、“梅岭”碑刻及其他古遗址、革命遗址等。梅岭古道修建于唐开元四年(716年)由张九龄奉诏开凿。南雄现存古道自梅岭村北路口至关楼,长约1200米,宽3-4米,以青石、鹅卵石铺砌。关楼南面拱门上镶明代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杰题“岭南第一关”石匾,北面拱门上镶“南粤雄关”石匾。“梅岭”石碑,立于关楼北侧,碑上刻有清康熙年间南雄府事张凤翔题“梅岭”二字。

1

 

双峰寨旧址

  历史小课堂:

  双峰寨旧址,原名石塘寨,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是砖石构筑,高三层的寨楼,前后用了十六年时间建成,寨内墙砖有文字记载“费金三万”。平面近方形,四面有护寨濠,占地面积9486.6平方米。

  1928年大革命时期,石塘乡农会设此办公,是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自卫军与国民党正规军反动派斗争的红色堡垒。于1928年3月29日,反动派突然包围了双峰寨,寨内七百多军民在营长李载基的领导和指挥下,与敌人开展了震撼粤北的双峰寨保卫战。由于敌人长期围困,寨内物资和弹药越来越少,特别是后期由于缺水,疟疾流行,军民伤亡甚大。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于12月2日晚,分三路突围。历时九个多月的双峰保卫战,毙敌一百一十多人,军民牺牲了黄梅林等四百多人(多属病故)。双峰保卫战在粤北农运史下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被当时的广东省委誉为“继海陆丰后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之一”。

2

 

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五里亭)

  历史小课堂: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0月至1942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根据抗日形势,将省委机关由广州迁到韶关:其中1939年12月迁到南雄瑶坑村;1940年7月迁到始兴红围;1940年12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南方局撤销中共广东省委,成立中共粤北省委和中共粤南省委,粤北省委仍驻红围;1941年春至1942年5月,为更好开展革命斗争,粤北省委由始兴红围迁到韶关五里亭广东韶州师范学校农场小院。

  2009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修复“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旧址”。韶关市政府即对三个旧址进行修缮,并在五里亭旧址旁新建了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现三个旧址已于2010年5月被省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3

 

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机关旧址(红围)

  历史小课堂:

  红围位于韶关始兴县沈所镇沈北村,距离县城4公里。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叫红围,一是因为它的墙壁用河卵石、青砖和红砂的砂浆砌成,整体呈红色;二是因为红围曾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机关驻地,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它为指挥广东的抗日斗争作出过贡献,是战时广东名副其实的“红色指挥所”。在那白色恐怖、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原广东省委在红围克服了许多艰难困苦,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活动,作出过许多重要决策,在广东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红围不仅仅是战时省委机关驻地,在红围的五楼还设有省委的秘密电台。1941年1月,粤北省委迁往韶关,省委电台继续留在始兴红围。因安全措施做得好,在这一年多里,省委电台接收、发送电报 100多份,密切了粤北省委与各级党委组织的联系,对及时传达党中央的政策和指示,及时掌握敌人的动态,避免敌人破坏,加强各地党组织建设,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加强与进步人士的联系和团结,以及后来的“粤北省委事件”中都起到了不可估量重要作用。

4

 

中共翁源县委成立旧址(雁鹰石陈氏宗祠)

  历史小课堂:

  陈氏宗祠位于翁源县周陂镇光明村雁鹰石,系明朝抗倭名将陈璘将军的故乡——周陂龙田城陈姓人氏为彰显其功绩和爵位而建造。此祠始建于明朝中晚期,后因年久失修于清代年间倒塌。民国21年(1932),翁源县县长陈定策和接任民选县长兼县联团团总陈步谦等人,为光宗耀祖,发动毗邻七县宗亲捐集资金,重建了这座面积约2000平方米,结构为三进五开间的中西合璧式宗祠。1938年10月,翁源县立中学从三华搬迁至此,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员受中共广东地下党组织派遣到此以教书作掩护,秘密领导当地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组建了中共翁源县第一个党支部。1939年,中共翁源县委又在此成立。陈氏宗祠乃翁源县委旧址和当地抗日游击战争的总部,先后有31位在此入党的同志解放后成为省(部)厅、处级干部。

5

 

红军革命烈士纪念园(红军长征入粵第一仗遗址)

  历史小课堂: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长征小调”《长征歌》

  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信丰县一带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一道封锁线。10月26日,红一军团前锋在信丰县的石材圩一带开进,经小和、万隆进入粤境广东省南雄县的界址、乌迳一带。

  10月27日黎明,侦察连按时到达前沿阵地。经过侦查,得知敌军约有200人,正在新田附近的山坡上挖战壕,而敌指挥部则设在新田的炮楼。连长刘云彪立即下令向敌军发起攻击。顷刻间,整个新田枪声四起。敌军乱作一团,最后仓皇逃窜。这次战斗共歼敌20余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

  这是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打响长征入粤的第一枪,也是在粤的第一场胜仗,有力保障了红一方面军顺利通过南雄。

6

 

  (本文综合自网络,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