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驿事第三十四期:浅谈珠海拱北关的前世今生
2019-08-23 下午 02:35   作者: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田向阳   
分享

  珠江口地区作为中国海上丝绸贸易的前沿阵地,从战国时起就一直是历朝中央政府实行对外贸易监督管理的重要地区。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珠江口地区粤海关正式成立,拱北关作为粤海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直接管理对外贸易货物和事务往来的7个正税总口之一。在历史的演替中,拱北关也经历了“澳关——澳门总口——拱北关——拱北海关”的名称和机构变迁。作为香山古驿道通往澳门、连通世界的最后一站,拱北关见证了香山地区对外繁荣的贸易往来,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更是内陆地区连接世界的重要桥梁。本期香山驿事带您走近珠海拱北关,了解其所经历的一幕幕大事件。

1

拱北关在香山古驿道的位置示意图。(作者自绘)

 

澳门开埠,初见雏形

  香山地区位于珠江入海口,在历经漫长的地理形制变迁后,洲岛气凝、流块所淤、沙坦渐高,有数千亩膏腴之地可畦。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海洋环境优势,香山地区在明朝中叶就已是诸夷贸易之所,商船往来频繁。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到澳门岸上晾晒货物,获准在澳门半岛南部登陆居住。次年,澳门正式开埠后,葡萄牙人与香山地区的贸易往来更为密切,香山地区靠近澳门的一带地区也成为海关管理的重要场地。当时,香山地区与澳门岛屿唯一的陆路通道是一条沙堤,因其形状如莲花,故曰莲花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为加强对澳门的贸易税收管理,明政府在莲花茎中段设置“澳关”,为一座三层中式闸门城楼,负责盘验和征收税银,这便是早期的拱北关雏形。凡内陆与澳门的往来物品,必须经香山县令亲验抽盘,防止违禁物品混入,并查对报税。

2

公元1574年明朝设置的香山地区通往澳门的中式闸门城楼。(图片来源于珠海市博物馆)

  随着清政府开放海禁,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粤海关在广州正式成立。[1]为方便管理澳门对外贸易往来,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清政府在澳门设置粤海关“澳门总口”,作为粤海关下属7个正税总口之一,下辖“关闸口”“大码头口” 等4处稽查口。其中关闸口设在莲花茎靠近澳门一端,是当时香山地区通往澳门的监管关口。香山地区由此开启了与西方进行贸易通商、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的繁荣时期。

3

澳门总口各分支机构分布图。(图片来源于珠海市城建档案馆)

4

19世纪画家笔下的莲花茎和澳门总口之关闸口。(图片来源于珠海市博物馆)

 

建关初期,禁烟缉私

  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随后,葡萄牙人占领澳门。为实行扩张殖民政策,时任葡萄牙驻澳门总督亚马留封闭了粤海关“澳门总口”,香山地区和澳门贸易往来被迫中断,自此澳门成为外来侵略者鸦片走私基地。

  为抑制鸦片走私,稽查缉私,同治七年(1868年),清政府在澳门外围设置了马骝洲和前山河2个常关税厂,以及关闸、吉大、石角3个缉私卡,查缉走私鸦片、面粉、香烟等。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人赫德以落实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中的“洋药(鸦片)税厘并征”政策为由,诱使清政府在澳门重新设立关口,并将清政府在澳门周边设置关口的税厘交由新成立的关口一并征收。经清政府允许,次年,“拱北关”正式成立,香山地区与澳门恢复贸易往来。当时拱北关总关设在澳门,实际监管则在澳门外围的2个税厂和3个缉私卡。

5

拱北关建关初期的关闸缉私卡拱门。(图片来源于珠海市博物馆)

 

近代纷乱,关卡兴替

  宣统元年(1909年)至民国19年(1930年),因建立香洲埠和唐家湾中山港无税区的缘故,拱北关建关之初开放的部分关卡因货运不多和其他原因陆续关闭。民国29年(1940年),日军占领中山县全境,受日军封锁限制,拱北关所属关卡均被撤回澳门,所有巡缉人员被遣散,拱北关及其所属关卡全部关闭,中西方贸易和交流又被迫中断。

  新中国成立后,拱北关得以重新恢复对外监管业务。1950年1月,海关总署公布拱北关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拱北海关",接受海关总署和华南海关处双重领导。同年,原拱北关在澳门的税务司公署陆续内迁拱北。随着港澳同胞出入境政策的简化,拱北海关出入境旅客大幅增加,对外贸易也不断扩大,拱北海关成为管理内陆与澳门业务往来的重要机构。

6

解放后的珠澳边境关闸门。(图片来源于《中国海关通志》)

7

20世纪50年代的拱北海关检查站。(图片来源于“拱关微发布”) 

 

特区成立,繁荣新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珠海经济特区的建立,拱北海关监管业务不断增加,机构不断扩大。2008年起,拱北海关负责监管包括珠海、中山2市的拱北、香洲、九洲、湾仔、斗门、高栏、横琴、万山、石岐、中山港、小榄和珠澳跨境工业园区12个口岸,主业务涵盖一般货物监管、加工贸易货物监管、行李物品监管、邮递物品监管、船舶监管、车辆监管、航空器监管、征收关税和走私违法案件的查缉等。原来拱北海关管理的珠澳边境关闸门也被新的拱北口岸联检大楼所替代,更加焕发生机、繁荣发展。拱北口岸也成为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陆路口岸,也是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地区。

8

1989年的拱北口岸通关处。(图片来源于珠海市城建档案馆)

9

1989年拱北口岸旧出入境大楼。(图片来源于珠海市城建档案馆)

10

已退出历史舞台的珠澳边境关闸门。(作者拍摄)

11

2013年改扩建后的拱北口岸联检大楼。(图片来源于珠海市城建档案馆)

  如今,拱北口岸节假日通关客流高峰值达50多万人次,俨然成为中国第一大陆路口岸。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拱北口岸作为“一国两制”的交汇点,是最具潜力的海上丝绸贸易重要支点之一,它将继续肩负使命、发挥作用,加强珠海与港澳以及全世界的连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同时,拱北口岸作为珠海城市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为那些曾在这里停留过的人,保留着那一段历久弥新的文化记忆。

 

  注释:

  [1]据《中国海关通志》记载,清初,政府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开放海禁,随之先后设立闽、粤、江、浙四海关。其中,粤海关业务量最大,管辖范围遍及广东、广西和海南,专设监督进行管理。《粤海关税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海关税则。

 

  参考文献:
[1]《中国海关通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海关通志》[M].方志出版社,2012年。

  [2]汤开建.《澳门开埠初期史研究》[J].中华书局 (北京),1999-11-1,1999-11-1。

  [3]罗苏文.《澳门开埠的文化遗产》[J].史林,2005,第2期。

  [4]王巨新.《清前期粤海关税则考》[J].历史教学,2010,第10期。

  [5] 莫世祥.近代澳门贸易地位的变迁—拱北海关报告展示的历史轨迹[J].中国社会科学,1999,6。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彭剑波